聖召分享和分辨
修道的萌芽
1997年9月1日,很高興能夠在馬六甲阿依沙叻聖瑪利亞堂參加湯彬程與曾集光執事的晉鐸慶典;萬萬沒有想到晉鐸的這兩位神父竟然是年輕有為的青年。因為在我的觀念裡一直認為要當神父的人通常都是年長或歲數大的人。在彌撒中我感覺到有一股力量衝進我的心、激起我的渴望,這鼓力量助我警覺到說,既然台上的那兩位青年如此的年輕就願意奉獻一切為主服務,其實我也可以。就在這時起,我開始對修道生活感到興趣,便開始尋找修會。
進入主徒會的背景
起初,我不曉得離家不遠有一個修會團體,因此就往離家有200公里的吉隆坡去尋找。我找到的第一個修會是佳播昆仲會,也曾經在那裡住了幾天,並發現與那裡的修士們生活在一起感覺很好,但是我總覺得這修會不適合我,因為他們是終身修士制,我的目標是要當神父。
直至有一天母親將我的領洗證等資料拿去影印時,幫母親影印的教友雅撒從媽媽口中得知我有意要去修道,她就馬上告知我母親說:其實離我們家約7公里路就有一所修院(座落於浮羅加東),並給了她修院的電話和地址,母親下班回來就將此事告訴我。第二天晚上,我突然接到湯彬程神父的電話,他問我是否有意思要修道,並邀請我到浮羅加東小修院看看,我向他約好星期六下午見面。
在那個星期六下午,我就開車到那裡,當時讓我大開眼界,在浮羅加東小村裡竟然有兩座又大間又美麗的洋房。車子停好後就見到湯神父,滿面春風的他就帶我參觀修院的四周,並介紹主徒會給我認識,當中也給我講解有關神父的工作和修會的使命。
在離開之前,湯神父為了要讓我對聖召有更正確的瞭解,他也送我兩本書與主徒會的簡介好讓我回去閱讀加深理解。讀完了這兩本《禰餵養我的羊群》、《成長的喜悅》和主徒會的簡介後,確實讓我更認識主徒會的神恩,並初步了解何謂「聖召」,之後就決定加入主徒會,因為我發現主徒會是屬於一個神職修會,且其首要服務對象是華人;這也是我修道動機之一:就是為華人教會服務。
(初級聖召分辨)
修道動機
當我參加兩位主徒會士的晉鐸後,我感覺到被天主深深打動的力量,讓我有很強烈的渴望要去修道。
另一方面,母親也不斷的鼓勵我去修道,她讓我意識到本堂神父年級也大了,會講中文的華人神父越來越少,教友人數不斷增長,需要更多的神父幫忙。
這就是我初步選擇修道動機。
對婚姻的看法
婚姻生活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標,因為我發覺婚姻生活會讓我更不自由,要負擔很大的家庭責任,且我也不太喜歡小孩。另一方面,我也覺得結婚會讓我無法專心為教會服事。
對獨身的看法
從小到大我都沒有打算要一輩子過獨身生活,因為我覺得獨身很孤單,生病了沒人照顧,並且也覺得自己比較喜歡也適合過團體性的生活。
心理的成熟
針對這問題,我都沒有思考過,只覺得自己一切都很正常,沒有什麼的精神上疾病,所以為過修道生活應該不會造成什麼大問題。
信仰生活
小時候就有母親對信仰生活的叮嚀與陪伴,讓我很早開始就有個人祈禱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有養成參加主日彌撒的習慣。
人際關係
我覺得天主給了我一顆願意學習的心,讓我時時主動向他人學習與求教。另一方面,我覺得自己的個性也比較合群,所以在人際關係上也不會有什麼大的阻礙。
人生目標和價值
我覺得人生,如果都在充滿世俗的社會裡渡過,那太沒有意思了,不如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天主,為祂服務,這樣會更有價值。
重要抉擇:要來望會的故事
在還未望會之前,曾面對兩個重大考驗和抉擇。第一個是公司方面的考驗,第二個是家庭方面的考驗。首先是公司方面的考驗與抉擇,當我把辭職信交給經理時,他不接受我的辭逞,而且還勸導我慎重考慮,他和氣地對我說,由於我今年的工作表現極佳,他準備向公司要求給我加薪和升級。另一方面,我也成功的考上了第二級汽車維修技術的執照。他繼續勸勉我說,在這間公司工作前途無量。
聽了經理的勸導之後,心理就開始覺得很慌恐。但是幾分鐘後,我還是勇敢地婉拒了經理的好意。因此,就在1998年2月13日離開了該公司。
其次是家庭方面的考驗,當時我很想修道,但是又不敢向雙親表達,特別是因為我是家中長子。所以在還未向雙親表達之前,我先做了祈禱,求主賜我力量去表達。就在一個適當的晚上,大家用完了晚餐,全家人都坐在客廳閒聊,就在這時候,我勇敢的向父母說我要去修道,去當神父,沒有想到他們沒有反對,反而鼓勵我去,並且勸我要刻苦耐勞,不可半途而廢,盡量要成功回來。聽了這些話後心裡不禁的感覺喜出望外。所以我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把握這得來不易的聖召。離職後,在家裡休息了五天。就於1998年2月19日在雙親的陪同之下就到馬六甲主徒會小修院開始我的望會階段。
重新評估(聖召分辨)與調整
- 修道動機:潛意識的修道動機
我自己也覺得在做聖召分辨的過程中,最難的一點就是找尋潛意識裡的修道動機。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每年自己都會花一些時間做聖召分辨,但都發現所得到的結果都是屬於修道動機,而非潛意識的動機。之所以願意更深入的找尋修道的動機,有以下的幾個理由:(以下的情況是最幾個月發生的)
- 我開始發現自己對修道生活感到乏味
- 開始對遵守院規感覺有壓力、不自由、被束縛
- 開始對修會所給予的培育感到無聊
- 開始對團體祈禱感覺乏味
- 開始覺得修道很孤單
- 上了培育心理學關於聖召分辨的方法論
針對以上的理由我坦承的要求院長給我再做聖召分辨。在整個分辨的過程中,我看見自己當初願意修道動機是不純的,只是一時的衝動和媽媽的鼓勵而去修道,而非真正出於自己的意願而發的那種願意侍奉天主的心態。所以我覺得這也是造成上面問題出現的理由。
- 對修道生活的看法
- 從生理層面看:可以把「性」──這珍貴的禮物,奉獻給天主,為祂守貞,並在人間實現和見證不娶不嫁的天國生活。
- 從心理層面看:有一位更超越人性的終身伴侶──天主,陪伴和依靠,在祂內可以得到無限的安慰、無限的交托、無限的力量和資助。
- 從靈性層面看:可以以福音勸諭的生活方式(貧窮、貞潔、服從)去徹底的愛主愛人。
- 從社會和國家層面看:可以透過自身對福音價值觀的認同和肯定,將之傳播到社會、國家,以便讓它們可以回歸到最高根源(天主)。
- 從教會的層面看:可以徹底的以耶穌生活的典範來見證天主對人的救恩,讓更多的人歸向祂。
- 對婚姻生活的看法
重新做了聖召分辨以後,我對婚姻生活也有了積極面的看法。其實過婚姻生活也是一種聖召。
- 從生理層面看:可以享受性愛生活,可以傳宗接代。
- 從心理層面看:有終身伴侶陪伴、彼此可以相互照顧,相互關懷,相互扶持、彼此鼓勵。
- 從靈性層面看:透過彼此的忠貞和相依為命,可以見證天主對教會忠貞。
- 從社會和國家層面看:透過兩性的神聖結合生育子女,可以讓社會擁有更多的資源。
- 從教會的層面看:可以讓教會各個單位有量和質的增加。
- 獨身生活
除了對婚姻生活有較積極的看法外,我對獨身生活也不例外。
- 獨身的好處:一家飽全家飽。
- 從人性的層面看:可以獨立自主,自我負責。
- 從生理層面看:可以保持身材,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設計一個較適合自己的居家環境。
- 從心理層面看:比較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可以讓自己在心態上永遠青春美麗。
- 從靈性層面看:也可以專注在自己的靈性生活。
- 從社會和國家層面看:可以當志工專心為社會服務,或當一個專業的教育家,終生專心做學術研究。
- 從教會的層面看:可以比較會有更多的時間參與教會活動,可以從旁輔助本堂做些牧靈探訪等之類的工作。
小結:
因此,藉由以上生活方式的各個層面的積極探討,我重新再回到自己與天主相遇的特別經驗中,並用我生命中最真實的態度和祂同一條心,並把這個重新抉擇──聖召的決定放在和祂相遇的領域中,由祂來帶領我做抉擇。
藉著這種的分辨讓我看見以上三種生活模式都很好,都是聖召,但我仍然願意把婚姻生活、和獨身生活奉顯給祂,並選擇以修道生活來回應祂,原因是「我深深體會到被祂愛的經驗,祂因為愛我創造了我,因為祂愛我才召叫了我,因為祂愛我,祂讓我感受到我在祂眼中是那麼的獨特,那麼的寶貴,那麼的可愛」。所以我願意以福音勸諭的生活方式(貧窮、貞潔、服從)來回應祂。
此外,找到了這動機以後,讓我對奉獻生活有全貌的改變、讓我重新肯定我的聖召價值和神聖性。
這動機也促使我真正的去落實我對天主的自由答覆,即願意以三聖願的生活來回應祂。
最後,這動機也推動我重新認同我所加入的修會的神恩、使命和陶成課程
- 人生的目的與價值
我的人生目的就是回到天主的懷抱,祂是我的最高價值,因為祂愛我,祂愛我比祂愛自己更多。祂愛我創造了萬物讓我可以享用。
- 心理人格的成熟
回想當初,我發現自己其實都忽略這一方面的考量。但是入會後,經過了一番的心理的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被很多的結所綑綁,導致我在修道的過程中很多方面的阻礙。但當這些結漸漸的被解開以後,我覺得自己的人格漸漸的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討好人走向實現自我,由自卑走向自信等;當內在心裡的阻力漸漸的減少了,讓我覺得我的修道生活可以越走越輕鬆,越走越踏實,越走越喜樂。
- 信仰生佸
和過去相比,我覺得自己的信仰生活比較成熟,過去只知道祈禱很重要,而不瞭解祈禱的重要性何在?目前多少也瞭解了,祈禱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和天主建立關係、藉由祈禱可以幫助我回到天主內去感受、去經驗祂對我愛的經驗。
- 人際關係
過去我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比較停留在表面上,也比較屬於討好性層面的人際關係。目前由於心理上的結漸漸被解開,也學習了一些較健康的溝通技巧如:同理心積極的傾聽,溝通五部曲(知覺、解釋、感覺、結果、期望)等。藉由這些技巧,讓我的人際關係被提高到一個更加真誠的關係。
- 對修會的歸屬感
當初,入會的動機忽略去反省,入了初學才開始探討。但是我覺得當時對「歸屬感」這字眼的理解不清楚,所以所反省到的結果也比較外在,只是覺得既然加入了修會,理所當然地修會是我的家。
現在呢,我覺得修會不只是我的家。我認同、並且相信這個團體是我生命的一部份,它可以給我身心靈等個層面支助,好讓我可以藉由這些的支援、團體的神恩與使命等來愈顯主榮,成己成人。
對自己聖召的深度反省和認識(聖召分辨)
回想一下,加入奉獻生活的行列也有十五年了,我發現自己在最近這幾年走入奉獻生活的軌道後,讓我重新對自己在追隨基督的動機上,可以做更內在及更深入的探討和分辨。發現修道生活並非一帆風順,有喜悅,亦有艱難坎坷的時候。修道雖然如此不易,我也不退縮,幸好有主徒會-這個家為避風港,更有耶穌長兄的倍半。
- 對「主徒會聖召」深入的瞭解
過去藉由修會長上每週所安按排的對修會精神之探討、對會士的本質,即過三願生活的分析和討論的探討等。透過這些課程讓我對自己目前的所追求的聖召的身份,也可以做進一步的認同和較清楚的瞭解。目前已不再停留在瞭解的地步,在牧靈的崗位上已經漸漸的可以活出主徒會聖召特色啦,但有待繼續努力下去。
- 智商
過去常常覺得自卑,覺得自己很笨不會讀書,學校成績考的滿江紅。自從修道後,藉由一些輔導的課程,有機會回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從中發現自己其實是不笨的,只是小時候由於家境貧窮,父母得出外賺錢,而沒有時間看顧我的學業。所以從小就沒人教導我讀書的技巧,導致考試成績是滿江紅,所以不是因為我笨所以考的不好。輔導老師帶我瞭解這根源問題之後,我漸漸在課業上有信心,也不會覺得自卑了,反而覺得自己也是蠻聰明的。所以在唸神哲學方面也不會遭遇太大的困難。在對一位神父的基本能力要求上如:講道、做倫理判斷或為了迎合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也可以常常充實自己等,不會有太大的阻礙。
- 祈禱生活
記得到台灣的第二天,會長就送我一套全新日課,並囑咐我說:「這就是你的終身伴侶」。最近我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身為一位會士不可忘記祈禱的重要性。因為唯有透過祈禱可以加深我和天主的關係。祈禱可以讓我的心不斷的皈依、整合在祂內,並在祂內吸取生命的活泉和力量。有了和天主的親身祈禱經驗後,我可以將之用來帶領他人一起皈依。就如耶穌一樣,祂和天父有一種生命性共融的神聖經驗,這經驗讓耶穌願意全照天父的旨意來為人類之罪做贖價而自我犧牲,以愛的見證來吸引眾人歸向祂。
另一放面,我反省到在這充滿世俗的時代,要維護自己的聖召除了擁有人格之成熟外,也不可忽略仰賴天主的恩寵助祐,畢竟人還是有限的。
- 心理的健康
我覺得「人」是一個整體,故如果從身心靈的幅度看,三者在「人」身上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個人認為,修道人應當要有基本的心理健康。否則的話會有很多的情緒上的不穩定的問題。
為我個人而言,每天要勇敢面對自己,勇敢接納肯定自己長處,也更勇敢承認接納自己的軟弱處,不斷讓有機會划向深處,去找尋那些影響和造成我在團體中人際關係的阻礙、對修會歸屬感之認同的阻礙、對活出聖願生活的阻礙等問題。找到之後,帶著謙虛的態度到耶穌面前一一的求他協助調整,慢慢的斬草除根。我反省到如過自己心理上不健康,我在靈性上也很難健康。
舉例子來說:我發初願後就加入了暫願修士的團體;起初我在這團體表現很能幹,我很勤勞做家事,如果發現別人不願意打掃,我會自動的去幫他做,日子久了之後,我發現自己已變成了他們(學長修士)的利用工具,只要他們不想做的事情就會推給我做。當時我很氣但是不敢發言,就自我安慰說:「為了愛我的弟兄,為了天主我就去做,天主會看到我的苦心。」日子再過了一些,我覺得天主根本不愛我,祂都沒有看到我的苦心,每次都要我幫人背重擔,自己的重擔也很多了,還要幫人家背。直到新任院長慢慢帶領我回到自己去看事情的真相,其實我更本不是活出兄弟間健康的愛,而是一種不健康,退縮的愛。換句話說我是在害了他們,助長他們繼續依賴我……等。往更深處去反省,發現是我的自信心太弱了;再往更深處探討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發現問題的根本點;之後再從這裡做治療。
- 五官
感謝天主讓我五官健全,故在考量聖召這方面不是一個阻礙。
結論:
我覺得在修道過程中,修道者如果可以盡量的帶這謙虛的心勇敢面對自己的「真我」,並願意划向深處去探討、追隨聖召各個層面的修道動機;如此來對他會對自身的聖召會更加的清楚、更加客觀、也會更加有意願的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