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尘世中看见基督:刚恒毅灵修对当代信徒的启迪

7

撰文/王安当神父(主徒会士)

“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 圣保禄宗徒这句震撼人心的宣言,不仅是他个人灵修的结晶,更成为两千年来无数基督徒的精神指南。 二十世纪初,刚恒毅枢机将这一灵修精髓带到中国大地,在文化冲突与传教困境中,他教导我们一个简单而深邃的真理:在一切事上看见基督。 这种灵修视角不是逃避现实的神秘主义,而是将日常生活的每个片段都转化为与主相遇的圣所。

刚恒毅枢机在中国传教期间面临的挑战堪称巨大:文化隔阂、语言障碍、政治动荡,以及福音价值与当地习俗的冲突。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他没有选择妥协或强硬对抗,而是将目光转向基督。 当遭遇误解时,他看见被诬告的耶稣; 当面对贫困时,他看见饥饿中仍分饼的耶稣; 当感到孤独时,他看见革责玛尼园中祈祷的耶稣。 这种“基督中心”的视角转化,使他能在混乱中保持内心的平安,在冲突中传递喜悦与安慰。 刚恒毅的见证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困难本身并不会改变,但我们观看困难的眼光可以改变一切。

当代信徒面临的诱惑比以往更为隐蔽而强大。 我们生活在一个鼓励“自我实现”却又制造普遍焦虑的时代。 许多人陷入无止境的追求:更高的薪水、更大的房子、更完美的外表、更成功的子女⋯⋯这些追求本身并非错误,但当它们成为生活的唯一焦点时,我们便如同在沙漠中追逐海市蜃楼,越是追逐越是干渴。 圣奥斯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就洞悉这一人性困境:“主啊,我们的心是为你而造,除非安息于你,否则永远不得安宁。 “刚恒毅灵修邀请我们做的,正是从这种自我消耗的循环中抽身,重新定睛于基督。

建立“基督中心”的灵修生活需要具体而可行的实践。 刚恒毅枢机为主徒会制定的灵修方针提供了宝贵指引:

首先,朝拜圣体应成为灵修生活的核心。 在静默中与圣体中的耶稣相遇,不是为了求得什么,而是单纯地“与祂同在”。 这种朝拜不是仪式性的跪拜,而是心灵的敞开与聆听。 一位每天坚持朝拜圣体的教友分享:“在圣体前的一小时,常常是我一整天中最’有效率’的时间,因为在那里,我混乱的思绪被梳理,错误的优先次序被纠正,虚假的自我被治愈。 ”

其次,每日福音默想是“看见基督”的关键训练。 这不是学术性的圣经研究,而是将福音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于心灵眼前。 当读到耶稣平息风浪时,我们可以回想自己生命中的“风浪”; 当默想耶稣治愈病人时,我们可以将自己身心的创伤带到祂跟前。 这种“具身化”的默想让我们发现,福音不是两千年前的故事,而是此时此地正在展开的救恩戏剧。

最后,将日常工作转化为祈祷。 透过刚恒毅枢机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洗碗、开车、回复邮件等平凡事务,都可以成为与基督对话的时刻。 一位基督徒医生分享:“当我开始将每位病患视为基督的临在,我的医疗工作从职业变成了圣事。 即使是最常规的检查,也因着这种意识而充满神圣意味。 ”

当我们在生活中实践这种“看见基督”的灵修,转化便悄然发生。 一位曾经沉迷工作而忽略家庭的教友见证:“当我开始在同事身上看见基督,办公室政治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烦躁; 当我在配偶身上看见基督,鸡毛蒜皮的争吵减少了; 当我在自己身上看见基督,我不再那么苛刻地自我批评。 “这种转化不是自我安慰的幻觉,而是圣神在我们内工作所结的果实。

在一个充斥着分裂、焦虑和虚无感的时代,刚恒毅灵修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回归本质的道路。 这条道路不要求我们逃离世界,而是邀请我们以崭新的眼光活在世间; 不鼓励我们否定现实的困难,而是应许我们在困难中经验逾越的奥秘。 当我们学会在一切事上看见基督,平凡生活便成为持续不断的圣事,每个当下都成为恩宠的载体,每次相遇都成为神圣的际遇。

让我们以刚恒毅枢机的精神共勉:无论环境顺逆,保持目光坚定注视基督; 无论工作高低,心怀服务教会的热忱; 无论成就大小,一切光荣归于天主。 唯有在基督内,我们支离破碎的生活才能重获统一; 唯有在基督内,我们疲惫不堪的心灵才能找到安息; 唯有在基督内,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所蒙召成为的人-——天主的活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