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王安当神父(主徒会士)
刚恒毅枢机(Celso Costantini, 1876/4/3—1958/10/17)是天主教对中国教会的建立,很重要的其中一位参与者。 他接受教会的派遣,以他对中国很有限的认识,前往中国代表着教会给予直接的关怀。
1876年4月3日,刚恒毅出生在意大利东北部波代诺内省的卡斯蒂雍镇(Castions,位于首府波代诺内以东9公里),父母皆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Costante Costantini是一位建筑师,母亲Maddalena Altan一共生育了五子三女。 母亲在怀孕时读了圣妇尚达尔的传记,因此,后来就以圣妇的儿子Celso给刚恒毅取名。
1891年,15岁的刚恒毅进入波尔托格鲁阿罗教区修院。 1897年,他前往罗马求学,获宗座额我略大学的神学、哲学博士学位。 1899年12月26日,刚恒毅晋铎。 1921年8月24日在阜姆(今里耶卡)祝圣为主教。
我有幸在几年前,到了刚恒毅枢机成长的地方、服务的地方去了解和认识他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环境,加上拥有圣德的家庭之培养下,当时后的刚恒毅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祭台。 众所周知的,祭台是主耶稣基督自我祭献的地方,那是教会的至圣所,是信仰奥迹的有形可见的记号。 所以,刚恒毅走向祭台的意义,是指他回应了天主的爱,如同耶稣那样的甘愿走向十字架。
刚恒毅晋铎后,他面对了国家的动乱,自己成了随军司铎,也见证了人类因为战争而最为痛苦的经验。 他的这一切经验也在他的艺术品里表达了出来。 我一直都在思考着,刚恒毅这个人物的心里深处到底有什么样的一种哲学和神学的观念。 当然,从他对圣保禄的热爱程度来看,他愿意效法圣保禄的精神,在一切事上建立天主的国。
后来,1922年8月12日,教宗庇护十一世派遣了他前往中国。 他原本不愿意到中国去,但他服从了教会的差遣,长途跋涉来到了中国,并展开了一系列以圣保禄的灵修和牧灵方针,在中国注入了’耶稣步入中国’的大喜讯。 刚恒毅那时候是一位主教,他的’步入中国’受到了《夫至大》(Maximum Illud)(注1)宗座牧函的很大影响。
再次回顾刚恒毅枢机的神学观,他的保禄精神和对教会的忠心,就在《夫至大》宗座牧函的教导中,开启了『耶稣步入中国』的爱的旅途。
刚恒毅枢机對(Maximum Illud)牧函的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本地化教会的推动:
- 《夫至大》牧函强调在传教地区建立本地化教会的重要性。
- 刚恒毅枢机在中国担任宗座代表期间,积极推动中国本地教会的发展,包括培养本地神职人员、促进本地文化与天主教信仰的融合,这与牧函的精神高度契合。
尊重当地文化:
- 牧函呼吁传教士尊重当地文化,避免强加西方文化于传教地区。
- 刚恒毅枢机在中国力推天主教中国化的圣艺创作,就是尊重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培养本地神职人员:
- 《夫至大》牧函强调培养本地神职人员的重要性,为的是让本地教会能够自治自养。
- 刚恒毅枢机在中国也极力推动这项工作,为了让中国天主教有长远发展。
传教精神的传承:
- 刚恒毅枢机身为主徒会会祖,主徒会的宗旨以向华人传福音为目的。
- 刚恒毅枢机的一生,都以传教为已任,这和《夫至大》牧函的传教精神,是相符的。
综合了刚恒毅枢机在中国教会的各种努力,不难发现他原本就是受到圣保禄的精神影响。 一个总是在一切事上看见基督的传教士,心中所思念的就是如何就地方的人文与文化等,见证了天主是爱的真谛。
欣赏和发掘地方文化是地方发展很重要的一环。 教会本地化犹如’耶稣步入’当地,亲近所有寻求祂的人。 说实在的,犹如刚恒毅枢机的圣保禄灵修是视角,在一切事上看见天主,肯定是一个地方教会灵修化的开始,而且也会在各方面的努力和天主的降福下,茁壮成为一颗可以让人栖息的教会大树。
祈愿每一位基督徒都认识刚恒毅枢机的灵修和牧灵的觉悟,并在圣保禄的精神里,在一切事上看见基督,也建立天主的国。
注1:《夫至大》(Maximum Illud)牧函是教宗本笃十五世于1919年11月30日颁布的宗座牧函,对天主教的传教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夫至大》牧函对天主教的传教使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它推动了本地化教会的发展,促进了天主教与不同文化的对话,并更新了传教方法。 这份牧函对20世纪的传教使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