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这个事工的成员时,我的心只是“温温”的。一点也没什么“热”的感觉。但这一做,就做了10多年。想想对自己的“耐力”,也有些惊讶!
我接受这个差事是“被动性”的――不是“主动性”的,都说是“接受”了嘛,主因是某班缺乏教理老师。所以学生活泼可爱的时候,我的心情就会好。遇到懒洋洋的学生,上课不准时(迟到超过一个钟)、来上课沉着脸,认为全世界都得罪了他,那才叫我气馁,我的脸色也变得像他的那样沉重。
我没有吸引人的呈现手法。说话也很直接,没什么技巧。所以啊,学生在我眼前趴在桌上睡觉,我除了叫他醒来之外,也没想到可以做什么。
我对这教理老师退省的期待是什么呢?我期待“获得”:获得一种方法和一门知识;方法帮助我传授,知识充实我传授的内容。
带着这份期盼,我来到了沙登圣安多尼小堂。映入眼帘的是那如茵的小草坪,让人觉得安宁。黃进龙神父和圣家堂的兄弟姐妹们已经在那里准备了。他们真是劳心劳力,亲自带来了食物和饮料,从热水壶到垃圾袋都想好了。中午的一餐更是罕有的擂茶饭(让我想起“宋好味”)和罗汉果糖水,既健康又特别,很感激他们的心思。
神父的讲授一级棒,那份细心的安排应该是用了不少时间,以感恩祭的程序,完成了五讲。从导言进入到内容,还包括让我们思考反省, 时间拿捏得精准。我个人喜欢神父介绍作者和作品的做法。那对我很有帮助。认识“人”过后才认识他的“著作”,能让我对内容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感恩祭和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神父点出感恩祭“内”的生活,就是弥撒“外”的生活,这实是一大启发。在感恩祭中谁是主人?谁是客人?谁应该加倍心思准备自己?是天主还是我?我心中有天主,我才看得到别人心中的天主,那也是一门学问。
短短的一天,神父让我们认识了几种“信经”,指出重点和分别,对一般人忽略或误解的教理、弥撒程序等也做了解释。
这一日的退省,以福音中的“厄玛乌”﹙路24:13-35﹚来开始实在太贴切了。对我而言,耶稣“亲自”走近了我,愿意引导我,并以圣言启发我,让我像那两位门徒一样,“心里火热”的时候还不自觉。这一天的退省以感恩祭作为结束,也实在太美妙了。耶稣就在掰饼之后从二门徒面前消失了,因为祂已下榻他们心中。我从当天的退省肯定了一件事,我渴望认识圣言和感恩祭的心,是火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蔡传雁﹙吉隆坡蕉赖圣方济亚西西堂教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