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丁圣伯多禄主保庆节朝圣之旅

2880

吉隆坡总教区甲洞耶稣圣爱堂逾50人,在主徒会会士黄天赐神父的带领下,于2018年6月30日至7月1日前往位于霹雳州的太平朝圣。

6月30日,我们从十八丁渔港﹙Kuala Sepetang﹚坐了约30分钟的船来到老港﹙Kuala Sangga Old Port﹚的圣妇亚纳天主堂。我们到了圣堂,接通了电流,稍作简单的清理后,就由黄天赐神父主持了一台感恩弥撒。

大约在一百多年前,来自中国潮州的移民开始在这里定居。老港海产丰盛,因此新移民以捕鱼虾为生。最初的移民也以天主教徒居多,随着越来越多天主教徒的到来,遂建立了天主教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改变,二战结束后,渔民的生活也起了变化。为了追求更舒适及理想的生活,渔民开始移居到内陆发展,因此教友的人数也越来越少。时至今日,住在这里的家庭已少于200户,当中连一户天主教家庭也没有。

老港的小堂保渔村村民平安

天主教太平堂区曾经计划关闭小教堂,并加以拆除,但这个决定却遭到当地非教友渔民的反对!毕竟圣亚纳小教堂已陪伴了他们整百年,他们深怕一旦把教堂拆除了,他们将会失去圣亚纳的庇护,而现有的稳定及平安的生活将受到考验。

他们的担心,并非出于凭空想像。据说,大约在四、五十年前,渔村发生了大火灾,许多木屋被烧毁。当大火烧到教堂时,火却熄灭了。当时有一位村妇说她看到一位妇人,在教堂上把火熄灭了。村民都认为那就是圣亚纳,这间小堂的主保圣人。

村民们还见证另一个大灾难的考验。 2004年,印尼发生海啸后,滔天大浪朝着老港的方向前进,渔民都开始恐慌起来,但当巨浪来到河口时,却突然转变,分散涌向四方,老港因此逃过了巨浪的袭击。过后,渔民纷纷前来小教堂,以感恩的心,感谢圣亚纳再次保佑全村的平安。

1998年,这座教堂从新翻修时,当地的非教友更以积极的行动来支持这项工程,以确保教堂永固保留。他们慷慨捐赠现金、建筑材料及劳动力等,把水泥教堂建立起来,并于1998年8月31日正式祝圣。

现在这间教堂的保养 、清洁工作,都由当地非教友渔民打理。一些渔民每天早晨都会前来作敬礼,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也必会前来点蜡烛,供奉鲜花、果子。而天主教徒一般上只有在每年的圣亚纳主保节,才会前来参加主保敬礼及弥撒。

十八丁圣伯多禄堂主保游行

7月1日星期天,我们拜访了两间百年圣堂。首先是建于1875年的太平圣母圣心天主堂。由于当地的教友人数剧增,遂在1899年建了另一间教堂,也就是我们拜访的第二间圣堂――圣路易斯天主堂。这两间教堂距离很近。为了合一,槟城教区将两间教堂组成联合堂区,神父们鼓励大家一起办活动,连面子书都共用一个户口。

之后,我们前往这次行程的重点――太平十八丁圣伯多禄天主堂,参加该堂的主保弥撒和游行!这是一个挺有中华文化的渔村式小教堂。在圣伯多禄像前,大家除了用传统式白蜡烛,也用印有十字架的红蜡烛祈祷。当天的奉献,除了饼和酒,还有村民们的渔产等等。

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游行!这里和老港圣妇亚纳天主堂有个相似之处,那就是非教友积极参与教会活动。参加弥撒和游行的,以非教友居民占多数。当天天空不作美,下起了绵绵细雨。不过,这阻挡不了大家的真诚,游行照常进行。当我还在忙着找雨伞时,当地的小孩们已拿起各自的旗子,淋着雨开始游行了。看到这一幕,我颇为感动!

这里的游行与教会的游行不一样,可说更像是庙会。那些举着旗帜的居民领头,然后是童子军与乐队,再来才是由大家轮流抬的圣伯多禄像,走在其后的是神父们和教友们。整个游行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少不了品尝由当地居民们准备的海产晚餐。

这次的朝圣行程非常充实,让我体验到在不同的文化中,只要我们愿意,都能在天主的爱内共融。就如经上记载:“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这样,仁爱与和平的天主,必与你们同在。”(格林多后书 13:11)最后,我们也求圣妇亚纳和圣伯多禄,继续为当地的渔民和我们转祷,祈求天主继续降福大家生活稳定、平安与喜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撰文:吴思云﹙吉隆坡甲洞耶稣圣爱堂教友﹚